他,课堂上谈笑风生,指引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她,热情似火,与同学们在琴湖旁的凉亭里促膝长谈;她,快速敲击着键盘,伴随着家人的酣睡声申报各项课题。他们年龄不同,职称不同、性格各异,但,他们都属于同一个集体---外语系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外语系大学英语教师。
一、课程思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我校开学的步伐,却阻挡不了我系大学英语教师对线上教学的全情投入。如何选择恰当的素材、设计巧妙的任务,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审辩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达到育人目的,如何指引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国外媒体和政客刻意抹黑我国抗击疫情的报道和说辞,如何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疫情故事,交出线上教学成效的高分答卷,是老师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集思广益,深挖教材,寻找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与教材的精准结合点,引导学生与时代同频共振,将浓厚的家国情怀、我党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增强课程思政的厚度和广度。
以《应用英语(二)》课程为例,在涉及到英语教育的主题单元,引入前外交部长傅莹女士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反驳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偏执对待华为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用英语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性,强化使命担当。在涉及到青年成长的主题单元,在教学中自然引入习近平主席对青年人的鼓励,以图片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90后在抗“疫”期间所展现的责任担当,激励学生不负青春。在讲到如何对某一话题展开其优势或劣势的评判时,制作抗疫微视频引导学生对英国首相针对抗击新冠肺炎提出的“群体免疫”策略进行论述,驳斥其丧失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具体到对比和对照的写作手法时,指引学生针对不同国家采取的抗疫措施进行比较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在训练记叙文写作时,要求学生对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大四学生郝莺歌退掉车票自愿留在武汉进行新冠病毒样本核酸检测工作的事迹进行记录,号召同学们向自己的学姐学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新时代精神。
羲和书院的王莹莹同学说:“我在英语老师的课堂上收获颇丰,英语课被赋予了现实感和情感温度。她提出的问题总是能激发我们思考,不仅思考英语语言的学习,更让我们思考自己的青春应当如何度过,如何让小小的我和伟大的祖国共成长!”
因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突出,团队先后获得了校疫情防控期间优秀教学案例、河南省教育信息化成果创新应用类二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全国第二十四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教学课程案例研讨作品等荣誉。
二、爱岗敬业: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为了突显专业特色,探寻适合医学院校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避免与其他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我系大学英语教师首先明确了应用英语的课程培养目标,以“能力本位”思想为纲,强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环节上紧跟目前行业发展需求,结合生源实际情况,科学设立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夯实语言基础和加强实践运用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循“让学生忙起来、让老师忙起来、让线上线下忙起来”的“三忙”原则,应用英语课程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预习部分,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U校园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课文的生词讲解、音频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自主完成对阅读文本的基本理解,以便初步感知阅读文本的体裁和结构。与此同时,老师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收集学生未能相互解决的共性问题,作为线下面对面教学设计的依据。课堂教学则采用精读教学的模式,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充当引导者、观察者、帮助者,鼓励学生以探究的形式完成教学设计的各项任务,深度挖掘阅读文本、概括文本,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课下,教师通过U校园发布单元测试,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课下学习的学时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通过这种混合式学习,既可巩固课前学习成果,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经过系列的英语课程学习,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观点提炼能力、文字整合能力与思维拓展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各类英语竞赛中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近年来,在“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大赛(含演讲、写作、阅读)中我院学子共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6项。2019年由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河南省翻译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讲好河南故事”英语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三、行为世范: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今年7月17日以来,新乡市遭遇极端强降雨,我校新乡校区和平原校区出现严重内涝。危急时刻,校防汛指挥部一声令下,我系大学英语教师勇于担当,蹚过齐腰深的积水来到学校,装沙袋扛沙袋垒沙袋,在汗水和雨水中筑起一道道防洪堤坝。暴雨持续在下,刚刚完成学校抢险任务返回家中的王宝贵老师又在宝龙的社区群里看到物业正在招募志愿者,他顾不上休息片刻,立马又加入到小区的排涝队伍中。7月24日,卫河决堤,牧野湖和定国湖倒灌,情况十分危急。彩虹桥,牧野湖,到处都可以看到我系大学英语教师的身影,成为千人接力运输沙袋的一份子。新乡发生洪涝灾害以来,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奔赴我市进行救灾支援。为了畅通捐赠“最后一公里”,我系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教师和我校其他院系的老师自发组建了一支小分队,在平原体育中心针对外来捐赠车辆提供对接服务,确保每一笔捐赠能被迅速送达最需要的地方,让爱心在新乡温暖停靠。
洪涝刚过,疫情来袭。为助力平原示范区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董卫国老师积极响应学校党号召,主动申请参加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经过严格的集中培训后,他迅速掌握了咽拭子的采集要领和规定流程,免洗手消毒凝胶、治疗盘、病毒采样管、标签条码、咽拭子、压舌板、外科手套、标本运输袋……一个个标本采集用品被他熟练操作。仅8月8日一天,董老师就在凤湖梧桐湾社区单独完成600份咽拭子采集工作。
我系大学英语教师团队的成员们,他们是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科研工作者。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他们坚守的初心,不是生硬的条条框框,不是激昂的大道理,而是对教师这个职业溶于血液的爱。他们舍下年幼的孩子,是为了助力更多的学生成才;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